
一边拉投资,一边制裁中企,英国在欺骗中国?9月12日,英国政府宣布对3家中国实体采取制裁措施,理由是涉嫌向俄罗斯军队提供关键物资。这一做法遭到中方强烈反对,中国驻英使馆发言人指出,英方的做法是单边主义行径,没有国际法依据,且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,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华泰国际,已向英方严正交涉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就在制裁名单公布的前一天,英国商贸部长彼得·凯尔访问中国,出席中断了7年之久的中英经贸联委会,双方不仅签署了多项备忘录,中方还承诺将扩大对英国的进口,鼓励中国企业投资英国。英国《卫报》评论称,凯尔的访华之行,是斯塔默内阁为恢复英中贸易关系、提振英国经济所采取的又一重要举措。
英国一边修复中英贸易关系,一边又制裁中国企业,9月12日当天,还伙同美国军舰横穿台湾海峡,如此左右互搏,到底意欲何为?面对缺乏诚意的英国政府,中国又为什么要做出投资承诺?
问题的答案说来话长。从时间线上看,英国对中国的一系列挑衅始于今年2月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对话会,领头的是美国。当时特朗普刚刚上台,美国防长换成了特朗普的马屁精赫格塞思华泰国际,外界都很关心新一届美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,而赫格塞思给出了一个令人失望的答案。他声称,中国正可信地准备动用军事力量来改变印度-太平洋的力量平衡,解放军到2027年将具备“收台”的能力,中国构成的“威胁”是真实存在的,而且可能迫在眉睫。

赫格塞思发表强硬言论后,英国防长约翰·希利立刻跟随。他在接受采访时称,美国防长的警告是正确的,“他正确地审视了中国在南海和印度-太平洋日益增强的武断”;不过希利又解释称,赫格塞思的意思其实是台湾问题必须和平解决,在这一点上,美英两国的立场是一致的。
特朗普上台之初,英国考虑到经济因素,并不愿意太过得罪中国,为了稳住中方,4月份英国国防参谋长拉达金还对中国进行了一次访问,这也是2015年以来,英国国防参谋长的首次访华。但这次访华并没有解决什么问题,在美国的关税和政治压力下,为了维持美英同盟的稳定性,英国开始在干涉中国内政的道路上越走越远。
6月份,时任英国商贸部长艾礼逊窜访台湾,并会见赖清德;7月份,英国“威尔士亲王”号航母抵达澳大利亚,英国防长约翰·希利在航母上表示,如果台海冲突爆发,英国将在太平洋地区参战。前英国防长加文·威廉姆森更是公然叫嚣,英国应该正式“承认”台湾当局,建立所谓“正常关系”;8月份,前首相约翰逊又窜访台湾,并会见赖清德,成为第三位窜台的英国前首相。他在会谈中鼓噪称,所有西方国家都应该与台湾当局建立“经济和政治关系”,而不是在任何其他国家的压力下悄悄疏远台当局。

可以看到,今年以来中英关系之所以逐渐恶化,主要是因为美国定下了“中国威胁论”的调子,英国作为盟友只能跟随。但这种跟随违背了客观规律,随着英国经济不断恶化,斯塔默内阁终于支撑不住,不得不在9月5日改组内阁,换上了新任商贸部长彼得·凯尔,并派他前往中国访问,试图修复对华关系。
面对英国伸出的橄榄枝,中方也没有直接回绝,而是以备忘录的形式,做出了扩大投资和贸易的承诺,但这种承诺并无法律效力,最终能否落实,还要取决于英国方面的实际行动。如果这次内阁洗牌没有把反华派官员清洗干净,那么中方自然不会推动下一步的合作。反之,中方也不会揪着过去的事情不放。毕竟中美第四轮贸易谈判即将到来,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一个敌人要好。
融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